“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服务于人的生老病死的全过程,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日常的医疗护理工作中,还是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等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关键时刻,广大护士都秉承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履行服务人民健康的重要职责。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护士队伍承担了大量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护理工作,强调要关心爱护广大护士,把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经过持续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护士队伍持续发展壮大、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能力持续提高、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了根本扭转
近十年来,中国护士数量每年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
“截至2021年底,护士队伍已经超过500万,达到501.8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一倍还多,增幅达到101%。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的人数达到3.56人,医护比从2012年的1∶0.95发展到2021年的1∶1.17,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了根本扭转。”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说,“同时,护士队伍当中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接近80%,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郭燕红表示,在护士队伍发展过程当中,特别注意向基层倾斜,来满足基层的卫生和护理需求。“在基层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2021年达到115万人,在2012年,也就是十年前,基层护士只有52.8万人,增长了62万人,增加了一倍。”她说。
这些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许多护理岗位对男性护士的需求加大,男性护士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到2021年底占到了3%,比2012年的1.8%提高了不少。
随着护士队伍数量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护理质量不断改善,患者满意度持续提高,护士的服务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我们加快推进居家医疗护理服务,护士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延伸至家庭,努力为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多元化的护理服务。”郭燕红介绍,与此同时,还借助“互联网+”的新业态,为群众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
同时,在深化医改的进程当中,护士的薪酬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激励机制,优先向一线和基层的岗位倾斜,有效地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特别是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关心、支持和爱护护士队伍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护士队伍得到了稳定和发展。
“互联网+护理服务”向全国拓展
2021年10月27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举办启动仪式,成为该省第一家正式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省级医院。
“‘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将采取分阶段的形式,科学稳妥、循序渐进开展。”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金丽芬表示,护理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首批选取了伤口换药、新生儿护理、造瘘护理等11个风险低、需求大的服务项目开展试行。考虑到上门服务仍处于探索与尝试阶段,为保障护患双方安全,目前省第一人民医院仅向在本院住院后出院,并经医护综合评估,符合上门服务条件的患者推广,后期再逐步扩大服务人群。
云南省此举也是落实国家卫健委之前的要求。2019年,国家卫健委印发《“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在北京市等6省市展开试点,并对服务提供主体、服务对象、服务项目、相关责任、风险防控等提出要求。2020年,国家卫健委印发通知,提出将“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向全国拓展。
“互联网的护理服务是个过程,但是市民更关注的是这个过程所产生的结果。”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李昂说,为此,首先要明确责任主体,必须是实体医疗机构,其次要明确护士资质。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有7362名护士,在实体医疗机构进行了注册、备案,同时要经过岗前培训,才能上门为患者进行服务。
“我们要求所有的项目都要符合7个原则,就是安全、必要、有效、医疗风险低、易操作实施、消毒隔离达标,还要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李昂说,北京市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由原来的25项,现已增加到39项——健康评估和指导有8项,临床护理有20项,专业护理有7项,康复护理有2项,还有安宁疗护和中医护理各有1项。各种试点的机构都要从这些选项里进行选择,提供服务,部分项目是由“执业医师、执业护士”团队共同提供服务。
加快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据郭燕红介绍,“十四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一方面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包括护士数量的增长、护士能力的提升、护士积极性的调动,一方面拓展护理服务,让护理工作在各个领域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适应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在护士队伍建设方面,到2025年,全国的护士总数要达到550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的数量要达到3.8人,医护比要达到1∶1.2。此外,增加护士数量的同时,通过培训提升护士的能力,并在护士分布当中,更多向基层倾斜。
在护理服务领域方面,“‘十四五’时期,护理的内涵和外延要进一步拓展,特别是老年、社区、居家等方面的供给,要不断提高。”郭燕红说,通过优化护理资源布局,结合人口结构变化以及疾病谱的特点和人民群众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健全覆盖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稳定期照护、临终期关怀的连续的护理服务体系,增加护理服务供给。特别是在老年、康复、居家等领域,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在补齐护理的短板弱项方面,郭燕红表示,要加快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实施老年医疗护理的提升行动,发展居家医疗护理服务和长期照护。“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护理、日间护理服务等,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她说。(记者 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