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承诺思想行动一致,一直被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具有丰富内涵。随着城镇化推进,我国正从“乡土中国”的熟人社会向“城市中国”的陌生人社会转变。社会变迁,须有“一般等价物”实现沟通过去与未来、你我他。只有厚植诚信,弘扬诚信理念,构筑诚信文化,“诚信社会”才能让交易成本降下来,让社会资本动起来,经济社会发展起来。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于个人而言,是财富;于社会而言,是生产力。诚信,是道德义务,但又不止于道德义务,除需要奉献之外,也是一种获得——通过诚信待人赢得信任,进而赢得尊重,实现合作共赢。于城市而言,打造诚信社会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市场主体守信履约且相互信任,形成良好的信用链条,是维系错综复杂的市场交换关系和正常有序的市场秩序的必要条件。
坚守诚信意味着对通行社会规则的遵守,完善的诚信环境是一个良好的非正式制度体系。经济发展理论已经证实,良好的制度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任何一项交易都是建立在信用和信任的基础上。我们倡导诚信,用诚信去打造个人发展坚实的资本,把更多人的“诚信意识”凝聚起来,共同营造一种诚信的社会氛围,就能夯实城市振兴稳固的基础。社会诚信体系是一种社会资本,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作为社会资本,诚信与物质资本有显著的不同。物资资本是随着使用逐渐损耗的,需要不断更新。社会资本也需要努力维护,但是不会因使用而逐渐减少,反而不断增强——付出了信任才会收获信任,拥有诚信资本才会赢得诚信红利。
诚信,一方面需要个人的坚守,另一方面需要制度的保障。只有当个人道德修养与顶层设计、运行机制同向而行,诚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意义才会更加凸显。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以身作则,把诚信从个人素质上升到行政作为,通过加快“放管服”、降低准入门槛、压缩申请办理期限、合并减少窗口、合并许可证种类、减少许可证数量等,做到“新官理旧账”,把诚信融入城市治理体系中,使营商环境更上一层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得到释放。
诚信,能够刺激生产力。反之,则会破坏生产力。我们必须建立全社会讲诚信、爱诚信、用诚信的积极氛围,对不诚信行为进行惩戒。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抑制不诚信行为,建立人、企业、政府彼此之间的信任纽带,势在必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强调自律,增强全社会诚信的内在自觉性;又要加强外律,完善社会规范、规则等硬性约束,做到内外结合。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