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马镇属典型的高山乡镇和移民乡镇,是剑阁县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01户1816人,易地搬迁333户1039人。该镇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努力打造产业美生活好、环境美家园好、人文美乡风好“三美三好”融合发展的示范乡村。
一、培育五大产业,钉牢增收致富钉子
一是栽好“一颗枣”,做亮“木马大枣”品牌。木马大枣小有名气,传说是朝廷贡枣。去年9月份,该镇组织部分干部群众到山东考察学习,并成功引进冬枣一号优质品种,标准栽植1200余亩,其中,去年退出的金魁村栽植近千亩。目前,已成立了长寿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金魁贡枣”地理商标,全镇计划到2020年种植规模达到3000亩以上。
二是抓好“一副药”,打造“道地药材”之乡。以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和发展中药材产业为契机,该镇与四川麦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定了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全镇种植川白芷、白芨、五味子等中药材1000余亩,其中,今年计划退出的庵子村种植450余亩,并成立了麦润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建成“百草堂”道地中药材展示厅1个、中医药养生文化长廊500米和景观及休闲场所3处。
三是养好“一只鸟”,创建“返乡创业”基地。“国庆”期间,该镇外出务工返乡创业“姊妹花”张来彬、张沙沙投资建设的10万只鹌鹑养殖基地正式投入使用,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万元,20户贫困户入股分红,解决贫困户就业8人。目前,正在申报成立雀康养殖专业合作社,走“合作社+基地+农户”养殖模式,带动50户以上贫困户庭园养殖脱贫增收。
四是种好“一苗草”,巩固“一烟独大”地位。该镇是全市惟一命名的现代烟草农业园区,常年种植烤烟1500亩左右,烟叶品质较好,交售均价长期在全市位居前茅。
五是喂好“一头宝”,增加“零存整取”收入。根据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养殖生猪的传统习惯,除了规模养殖外,该镇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规划了小畜禽园,由驻村农技员进行防疫和技术指导。
二、实施三大工程,扣紧党建扶贫扣子
一是领头雁提能工程。针对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不高、能力水平较低、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创新推行“三个一”工作法。解决“一条心”的问题,凝聚思想共识。认真开展“三大”活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决策部署和脱贫攻坚主责主业上来。解决“一根针”的问题,提升能力本领。“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针对基层干部文化较低、本领恐慌的现实,该镇列出时间表、课程表和考核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加强培训学习,并严格学分考核。解决“一盘清”的问题,严实作风纪律。基层干部时间观念不强、办事作风拖沓、工作敷衍应付等现象屡禁不止,为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该镇把以效率效果为重点的“工作标准”纳入村级班子和干部个人年度目标考核,严格逗硬奖惩。
二是红细胞引领工程。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场硬战中的引领作用,5月,该镇召开了全镇深入实施“红细胞引领工程”动员大会,吹响了冲锋的集结号。半年多来,在基础设施建设工地,在易地扶贫搬迁建房现场,在田间地头和畜禽圈舍,一个个“红细胞”就像一面面鲜红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全镇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
三是掌门人培训工程。开展“洗脑”行动,把“智”“志”作为扶贫的“强心针”,通过扶贫大喇叭、小手牵大手等多种形式,让贫困群众撤掉观念的藩篱,走出贫困的阴影,充分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开展“充电”行动,把“一户一个明白人”作为实施“掌门人培训工程”的着力点,精心制作符合贫困群众需求的“菜单”,通过开展“三讲一议”、农民夜校等活动,让贫困群众逐渐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开展“补钙”行动,把持续增收的产业作为贫困户的脱贫之“钙”,按照“一村一品”制定全镇特色产业区域性分布规划,按照“一户一业”为贫困户量身定做产业发展路径,并为所有贫困户系上了“户户有产业、业业进协会”的“保险绳”。
三、健全五大体系,担稳脱贫摘帽担子
一是“1+5”精准作战体系。组建脱贫攻坚指挥部(领导小组)和以党委班子成员为队长的5个突击队。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出征”,分别挂联一个贫困村。党委委员“挂图作战”,分别负责产业、民居、基础设施等扶贫专项。镇村干部“挂钩脱贫”,对标对表,坚决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二是“5+5”精准施策体系。在贫困村退出上“绘好五张图”,即以整村脱贫为重点的愿景图、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的增收图、以易地搬迁为重点的安居图、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畅达图、以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幸福图。在贫困户脱贫上“绣好五朵花”,即增收致富的产业之花、自力更生的激情之花、邻里和合的文明之花、丰衣足食的小康之花、饮水思源的感恩之花。
三是“一低五有+一超六有”精准达标体系。既不降低标准,又不调高胃口,严格遵循村“一低五有”、户“一超六有”脱贫退出标准,实行清单管理,对标验靶,确保高质量过关。
四是“4+6”精准提升体系。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好”村建设标准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化行动”,对资源禀赋丰裕、产业支撑较强、地理位置优越的村,坚持高点定位,进一步增强产业优势、环境优势、竞争优势,率先启动乡村振兴示范建设。
五是“3+3”精准管控体系。坚持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严格推行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审议、全体村民决议“三议”工作法,逐步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狠抓扶贫领域作风纪律建设,全力推行“三公示”制度,即项目资金公示、全民监督不违规,问题整改公示、全力推进不偏科,对标验靶公示、全面达标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