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镇坚持住房建设与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发展与致富增收、社会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抓班子建设与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五结合”模式,有效推动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住房建设与基础设施配套相结合
我镇坚持住房建设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同步规划建设,抓住易地扶贫搬迁与农村危旧房改造的契机,整合各类涉农资金,从户到村得到整体提升。一是坚持“保障基本、经济适用”的住房建设原则与“依山傍水、宜居宜业”的规划布局理念,在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引导住房建设进安置点、进产业链、近景区、近园区、近城区;二是统筹考虑住房空间布局,坚持“四看”,即一看环境好不好、二看配套齐不齐、三看交通便不便,四看产业发展前景好不好。三是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对照贫困户“一超六有”和贫困村“一低五有”的标准,统筹推进改电、改土、改路、改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面保障群众衣食住行。目前,全镇已全部实现“村村响”“村村通”“户户亮”的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二、产业发展与致富增收相结合
坚持整村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相结合。一是发展特色种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集中力量发展软籽石榴、核桃、决明子和剑门土鸡、鱼鳖混养等特色种养,建成核桃产业、优质粮油、生态果蔬3带,剑门土鸡养殖、软籽石榴种植2园和鱼鳖混养1基地。二是建立利益链接模式,实现脱贫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贫困户主要通过土地流转、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就近务工和承包集体产业实现增收致富,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三、社会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
营造“脱贫攻坚,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形成了社会发力、合力攻坚的良好态势。一是群众参与。建立党引民议民事协商、共建共享为民服务、全程全域监督、多层多级矛盾调处的基层自治机制,开展“12345”(即“非贫困户1天、党员2天、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非易地扶贫搬迁户3天、村干部4天、易地搬迁户5天”)义务活动,有效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二是社会发力。爱心人士、爱心企业主动捐资捐物;社区党员义务劳动投工投劳;“红袖标”志愿者活动温暖人心;三是发挥“两个力量”,即地域内的力量和离开本村散居在全国各地的人组成的另一个力量,通过开通公众号、举办“诸葛会”等方式畅通信息,交流感情,互通有无、共谋发展。四是加强群众教育,深入开展以“要明白好歹、要知道满足、要懂得感恩、要学会自强、要养成好习惯、要形成好风气;有个好身体、有个好精神、有个好心态、有个好德性、有个好习惯、有个好风尚”的“六要六有”感恩奋进教育,从深处开展精神扶贫。同时,每年都要评选“感恩奋进、自立自强”示范户,“发展产业、脱贫光荣”典型户各10户,在贫困群众身边树立看得见、摸得着的不等不靠、努力自强的优秀榜样,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抓班子建设与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相结合
夯实战斗堡垒,打造脱贫攻坚火车头。一是抓好支部班子成员建设。结合村“两委”换届,实施“能人引领”工程,优先考虑农村中涌现出的致富能人和进城务工经商人员等进入村“两委”班子,特别注重贫困村支部建设,通过吸纳“第一书记”充实强化“两委”班子,优化了班子结构,提高“两委”干部履职能力和综合素;二是大力培养后备干部。面对新时代、新要求,着力挖掘和培养新型农村领头人,新型农业驾驭者作为村“两委”后备干部。通过挂联领导、驻村干部摸排,班子考察、党委会讨论,我镇从外出务工、乡贤达士,致富带头人中挖掘35岁以下年轻干部34人作为后备干部,并让他们逐渐参与村务,融入工作。
五、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原则。我镇从乡村发展定位、产业集群发展、乡村文化复兴、基层组织党建等角度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一是彰显特色,准确定位发展。彰显纯净自然,建设“芬芳净土、蝶变白虎”、彰显人文温情,建设“登高望乡、梦里灯光”、彰显宜居生态,建设“绿水青山、生态银山”、彰显蜀道文化,建设“古道重现、恬静双剑”等;二是编好“麻花辫”,做深产业融合发展文章。立足农村实际,深挖农村环境资源潜力,因地制宜推进旅游资源深度整合和产业融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体验农业农业,实现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引导企业参与产业扶贫,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村建立产业基地,与贫困村、贫困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构造“抱团式”产业发展格局。三是打好“组合拳”,做实乡村基础保障文章。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社会保障制度等系统性工程,综合施策,形成合力。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水、电、气、通讯等设施建设力度,全力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推进农村环境问题集中整治,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充分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把城乡规划建设和扶贫规划、产业规划等结合起来,鼓励贫困人口通过搬迁、务工、就业、创业等形式落户城镇。
主办单位: 剑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蜀ICP备06003751号-1 川公网安备 51082302000134号
联系电话:(0839)6666670传真:(0839)6600947 网站标识码:510823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