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剑门非遗,有一个容易被遗忘的名字,是白龙花灯。为什么?
大概是一种“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觉,明明见过很多次,也感受到它的热闹多姿,但却不知道它的名字。事实上,白龙花灯远远不像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只是舞台上一道灿烂的风景线,它的人,它的灯,都有一段故事可讲。今天,来给你说叨一下白龙花灯。
为什么叫白龙花灯?
白龙花灯是四川四大花灯之一,入选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什么白龙花灯,会以“白龙”为名字?这还要从白龙镇的传说讲起:一条白色的巨龙在一座名为玉盘山(现在的卫盘山)的山上修炼,因出洞寻宝,在途经剑阁古城的大黄柏林里,与一条青龙争夺珠宝而展开激烈争夺,而后双龙因战结缘成为生死之交一同修炼,苦修千年后在临津镇的寺庙内得佛祖点化修成正果,封为护庙神龙。
每年的春节,白龙镇的百姓都会通过耍花灯舞龙来庆祝和祭祀,成为白龙镇的传统习俗,故称为白龙花灯。每年的正月十二到正月十五,前后四个晚上,白龙镇的人们都会出灯耍龙,其顺序是先耍火龙,后出花灯,历年如此,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隋炀帝还是唐玄宗?
关于白龙花灯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其中比较有名的,和两个皇帝有关,一个是隋炀帝,一个是唐玄宗。
一种传说是,白龙花灯在隋炀帝时期的灯会已经广为盛行。在耍花灯时,唱段中的其中一段就有提到:有个皇帝他姓杨,荒淫无道是昏君。成天不管朝廷事,日日夜夜思美人。于是传下一道令,初一十五耍花灯。明观花灯暗选美,驿官老爷来押阵。
在剑门关景区上演的白龙花灯之《采茶调》
在剑门关景区上演的白龙花灯之《采茶调》
另一种说法,在民间的老一辈艺人当中,流传的更多。相传唐玄宗李隆基因安史之乱而进入蜀地,当时随行的宫娥彩女,在途经蜀地剑阁停留期间,也在此地留下了唐宫宫廷盛行的花灯。在凭借蜀地人民的智慧,并结合蜀地独特的地域风情,将宫廷花灯融入本土元素,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别具地方特色气息的白龙花灯。
白龙花灯之《龙船调》
也有种说法,是花灯在是在宋代的时候才开始兴起,因为传统唱段中有这样一句:灯是灯,灯是宋朝天子兴。白龙花灯的传承,多是靠口传心授,具体历史起源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但从唱段等看出,它的历史底蕴是十分深厚的。
手不离灯,韵味在耍
为什么白龙花灯能成为四川四大花灯之一?这或者就在于它的独具一帜。
俗话说得好,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普通人看白龙花灯,特别是现在的,总觉得花团锦簇,歌舞升平,热闹多姿,却不知道它的音乐、舞蹈、服饰、器乐、阵型、道具、人物、神祗、唱腔、表演艺术等,都有独特鲜明的艺术特征,是其它花灯所不具备的。
从舞蹈而言,白龙花灯以阵式变换为主,以民间舞为基础,以劳动生活动作为原型,加以艺术化的表演,舞蹈特色鲜明。
从口音而言,它以川北口音为主,使用民间俗语,以合唱和对唱为主要形式,以独唱领唱为辅助手段。
从乐器而言,音乐调式以民歌音乐为主,乐器以川北锣、钹、鼓、马锣、唢呐、木鱼、丝弦、梆子等。
从阵型而言,它的演出,很注重阵型变换,光步伐就有转步、跳步、梭步、垫步、芝麻步、碎步、十字步梅花步等十多种步伐,光阵型就有两百多套阵型变换。
关于白龙花灯,有"耍灯"的说法,它的韵味就在于“耍”。
还有一点不同于其他花灯的,就是“手不离灯”,扇子不是主要道具、即使是喜剧表演节目,亦要配以牌灯等其它花灯。
和剑门关一起“活”下去
今年秋冬,在剑门关景区的多场非遗表演,引起了游客的围观,其中,就有白龙花灯,不少游客表示: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有意思!
事实上,正如游客们说的“第一次”一样,曾经流行的白龙花灯,在时代的发展中,民族传统艺术生长的土壤受到破坏,也直接导致白龙花灯的演员和观众的断层,一度淡出人们视野。但在白龙花灯传承人看来,我们的根不能丢,需要新的土壤,让非遗继续生长。而剑门关景区这样的存在,就是让白龙花灯新生的土壤。“比如一些节气和常态化的非遗表演,能够让四面八方的游客,都知道白龙花灯,了解白龙花灯,进而传承白龙花灯。”
主办单位: 剑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蜀ICP备06003751号-1 川公网安备 51082302000134号
联系电话:(0839)6666670传真:(0839)6600947 网站标识码:510823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