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县聚焦国家“藏粮于地”战略,立足资源禀赋和粮油产业优势,致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蜀道“森林粮仓”。近三年来,累计投入各类财政资金3.26亿元,建成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的高标准农田12.28万亩,项目区粮食产量年均增产20%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探索出了剑阁经验、贡献出了剑阁力量。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抓统筹。一是组建专班抓协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申报和管理,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业农村、发改、财政、审计、水利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体化推进事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二是明确要素抓落实。明确不同年度项目的建设地点、投资规模、建设内容、编制要求、完成时限等要素,实行部门牵头,责任到人,限时办结。推行县级领导包立项、包开工、包见效、定奖惩的“三包一定”责任制和重大项目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名科级干部主抓、一套班子落实、一个方案实施、一个办法考核的“五个一”工作机制。三是求真务实抓督办。坚持落实项目进展月报、县级分管领导月末一次现场督办会制度,切实做到规划单位、项目乡镇、县级部门“三对口”。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经常深入现场调研和指导工作。
二、上下推动激活力。一是规划团队上下参与。项目地点遴选上,切实遵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四个优先”原则,兼顾县域粮食(油)主产乡镇农业基础设施短板,集中连片成带规划。规划团队组成人员上,除专业设计团队技术人员外,上有县农业农村部门技术干部,下有项目乡镇、村组干部及群众代表。二是编制方案上下互动。围绕初步规划方案,充分征求项目乡(镇)、村组的意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轮巡回往复,确保实施方案的合理化、科学化和可操作性。三是过程监管上下联动。在项目实施中,上有业主单位和专业监理机构全天候无死角督导监理,下有项目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义务监督,还主动邀请市省行业主管部门现场指导,呈现出上下联动、有序推进的格局。2019年以来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群众满意度达到96%以上。
三、综合施策显成效。在项目实施管理中推行“五制式+四统一”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项目实施公开、公正、透明和工程质量。即全面推行招(投)标制、政府采购制、县级报账制、审计制和信息公示制,并建立健全项目监理制;全程推广“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各负其责、规范管理”做法,确保质量、安全、进度和效益“四统一”,实现认识到位、规划设计到位、监管指导到位和建后管护到位“四个到位”。2020年12月3日、2021年1月19日,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督评价工作座谈会、全市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分别在我县召开。
四、集智聚力抓利用。积极探索“四个四”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利用机制,着力破解重建轻管难题。一是“四责协同”破解建后谁来管。按照行业统筹、属地管理和“谁受益、谁管护、谁负责”原则,明确县农业农村局监督指导、项目乡镇属地管理、村民委员会负责管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体管护的“四级”管护责任。已流转的,由流转主体作为管护主体;尚未流转的,由所在村集体为管护主体。村委会创设高标准农田管护员公益性岗位,实行“村聘镇(乡)管”,全镇统筹使用,形成网格化管理格局。二是“四方共投”破解管护资金哪里来。积极探索推行管护资金“政府统筹项目投一点、乡镇争取资金补一点、村级公益经费挤一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一点”的四个一点方式,有效破解了管护资金不足困境。三是“四代一包”破解耕地谁来种。有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区培育粮食生产基地,开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包产量“四代一包”农业社会化服务。去年以来,东山米业、剑雄农投、助农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在2019-2020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与8690户签订“四代一包”服务协议,开展服务规模近2万亩,促进项目区农户种粮效率高出全县平均水平近25%。四是“四措并举”破解耕地“非粮化”。通过严守“三条”红线保障“良田粮用”、推广先进技术引领“良田粮用”、落实惠农政策激励“良田粮用”和引进经营主体推动“良田粮用”四措并举,项目区基本实现了“良田粮用”。
五、严格尺度重绩效。一是精准设定绩效考评目标。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管理,依据项目实施方案和资金额度科学设定绩效目标,并与预算资金同步下达,实现“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二是强化绩效监管落实落地。每年中期定时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对达到预期效果的巩固提升,对不合理的及时作出调整,同时运用好第三方绩效评价成果,提高资金绩效。三是督导部门强化绩效自评。根据项目资金绩效管理相关规定,财政部门不定期开展绩效评价相关业务培训,指导项目业主单位有序申报绩效目标,农业农村部门适时开展绩效自评,不断提高评价质量。
主办单位: 剑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蜀ICP备06003751号-1 川公网安备 51082302000134号
联系电话:(0839)6666670传真:(0839)6600947 网站标识码:510823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