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诚信理念】弘扬传统美德 厚植诚信理念

发布日期:2024-01-08    浏览量:次    来源:抚远市融媒体中心   
【 字体: 分享到:

诚信: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既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也是社会运行的基本条件。现代社会不仅是物质丰裕的社会,也应是诚信有序的社会;市场经济不仅是法治经济,也应是信用经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去诚信,个人就会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轨。

我们倡导的诚信,就是要以诚待人、以信取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激发真诚的人格力量,以个人的言行遵守信诺,构建言行一致、诚信有序的社会;激活宝贵的无形资产,以良好的信用关系,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风尚,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诚”与“信”的辩证法

从中国传统思想渊源看,“诚”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教化和价值取向等非正式制度环境中形成,是对个体思想品德、内在修养的要求,即“内诚于心”。“信”同样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从字形分析,“信”从“人”从“言”,在儒家学说中,“信”是“仁、义、礼、智、信”伦理“五常”的重要内容。孔子曾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认为一个不讲信用的人,丧失了做人最起码的资格,是不能在社会中立足的。孟子也认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儒家将“信”作为朋友交往的重要原则。

“信”的含义一般分为两种:其一,“信”为真实;其二,“信”为不欺诈、不虚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的涵义主要是指在市场行为中的信用、信誉和社会交往中的恪守承诺。可见,“信”强调的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和普遍要求,即“外信于人”。由“诚”和“信”的不同内涵和表现可知,二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诚”是内因,“信”是外因。同时,“诚”与“信”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当“诚”发展到一定程度、扩展到一定范围,“信”便会成为更多社会民众的共同操守,从而进一步促进更高层级、更大范围“诚”的出现,这是一种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任何社会在长期发展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一个社会的文化道德体系建设。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作为指导当下社会主义文化道德体系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所包含的“诚信”思想与中国传统的诚信思想并不完全相同。

前者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者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前者以协调社会主义社会现代人际关系为主,后者以协调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社会人际关系为主。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诚信思想必然要更新换代,从传统诚信思想中汲取“营养”,形成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内涵。首先,诚实劳动是诚信思想的实践基础。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想真正走向富强,必须依靠诚实劳动,因为诚实劳动是整个社会诚信思想的坚实基础;其次,恪守承诺是诚信思想的价值依据。重诺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主办单位: 剑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蜀ICP备06003751号-1 川公网安备 51082302000134号

联系电话:(0839)6666670传真:(0839)6600947 网站标识码:5108230052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无障碍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