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县西南部山区的元山镇,已传承川剧近百年,被称为“戏剧艺术之乡”。
剑阁县元山小学因地制宜,把川剧搬进校园,自编了川剧操,新编现代川剧剧目,并融入学科教学,让传统文化滋养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开朗、快乐。
“学习目的,是获取知识和技能”“是拓宽视野,实现人生理想价值。”学生们爱上了老师们自编的川剧节目,不仅得到了文化艺术熏陶,还启发他们追求健康上进的精神世界。孩子们在传承和弘扬非遗中,有了追寻诗意和远方的不竭动力。
9月11日上午,阳光大课间时间,剑阁县元山小学760余名学生伴着川剧的锣鼓声,在操场上整齐划一地跳起了自编的“山之品”川剧操。
云手、单山膀、顺风旗……孩子们动作流畅,眉眼间满是喜爱,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2022年9月,元山小学启动了“山之品”川剧操的编排。全校教师集思广益,半月后推出了川剧手位元素与学生课间操相融合的第一版“山之品”川剧操。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师生们一边实践,一边改编,从音乐的旋律,到每个动作的衔接等,都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最终创作形成如今全校学生喜爱的“山之品”川剧操。
手把手教 孩子们爱上川剧
“我喜欢《大展宏图》!” “《魅力的川剧》令人难忘!”兴趣活动时,孩子们争相分享自己喜爱的学校自编的川剧剧目。
学习川剧不仅要内心喜爱,还要有不怕吃苦的决心。从小喜爱川剧,38年致力于传承川剧的卜淑珍,对该校学生在学习川剧中展现出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印象深刻。卜淑珍说,通过无数次的练习,孩子们掌握了川剧的基本功和表演技巧。一些孩子很有天赋,唱功和表情都非常好。
“孩子们虽然年龄小,但是愿意一个动作反复练习,直到符合标准。比如跑台步,孩子们可以连续一个星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他们喜爱,我也愿倾囊相授。”卜淑珍开心地说。
远近闻名的元山镇被称为“戏剧艺术之乡”,有很多戏剧人才。这为川剧进校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有了良好的‘土壤’,结合学校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的现状,我们就想通过川剧进校园润泽师生心灵。我们聘请了川剧艺人到校园授课,启发和引导师生共同成长。”剑阁县元山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何勇军分享了学校深入推进川剧进校园的初衷。
吸人眼球 孩子们越来越自信
6月4日,剑阁县元山小学20名小演员满怀激动,一路欢歌,奔赴60余公里外的县城,把新编的川剧节目《金榜之光》带到了剑阁县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成果展演活动现场。
孩子们扮演了老生、后进生、武生、采女、小生等7个角色,每一个动作、唱腔、眼神都很到位,饱含着孩子们对川剧艺术的热爱。他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连连叫好。
“我学川剧表演三年了,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表演,我学到了很多,感受到了传统文化背后的那些感人的意志品质,心灵得到滋养。现在,我不仅成绩有较大进步,性格还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了。”五年级学生黄鑫伟开心地说。
刚进入学校时,黄鑫伟比较腼腆,上课不爱回答问题,课后也不爱和同学交流。在观看同学川剧节目表演中,他对川剧产生了兴趣,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下,加入学校川剧艺术团。通过学习川剧,参加表演,他的观察、模仿、合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如今,他由内到外焕发出自信。
黄鑫伟只是该校通过川剧挖掘学生自身潜能,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的品质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该校所有学生都加入了跳川剧操的行列,30余名学生能打出10余个川剧锣鼓曲牌,100余名学习声腔和表演的学生均能上台表演。今年以来,该校学生先后在校内外表演川剧8次。
融入课程 孩子们得到全面发展
“川剧分小生、旦角、生角、花脸、丑角5个行当。”在川剧校本课堂上,该校教师王介芳正用多媒体设备给孩子们讲解川剧角色知识。
该校将川剧表演、川剧文化、川剧创作、川剧形体等融入语文、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学,把川剧贯穿于学校基础课程、实践拓展课程、探究课程,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川剧课本资料。
学科的有效融合,再加上“编、演、展、创”四个关键环节,学生参与体验,获得“德”的浸润,“智”的提升,“体”的锻炼,“美”的升华,“劳”的体验,“五育”得以融合,素质全面发展。
学校、老师、学生因此也收获众多荣誉。该校被授牌为“剑阁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学校”;创编的《大展宏图》剧目先后获得广元市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小学组一等奖、四川省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三等奖;创编的《金榜之光》获得广元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二等奖……
主办单位: 剑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蜀ICP备06003751号-1 川公网安备 51082302000134号
联系电话:(0839)6666670传真:(0839)6600947 网站标识码:510823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