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如盖的翠云廊生机盎然。
游客在林区享受惬意阴凉。
翠云廊景色。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考察了翠云廊,听取古蜀道发展历程、翠云廊整体情况介绍,沿古道步行察看千年古柏长势,详细询问历史上植柏护柏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千余年前,诗仙李白的一声感慨,让跨越天险、连接南北的古蜀道名垂千古。
“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阴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石栈钩连的古蜀道,凝结着古人的非凡勇气和智慧。植柏护路,成为代代赓续的优良传统。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和绵阳市之间的剑阁蜀道上,有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清代诗人乔钵专门作诗,让这片延绵数百里的绿色长廊有了“翠云廊”的雅称。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考察了翠云廊,听取古蜀道发展历程、翠云廊整体情况介绍,沿古道步行察看千年古柏长势,详细询问历史上植柏护柏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四川省牢记嘱托,切实守护好古蜀道古树名木,让这片苍林绿海持续延绵,让蜀道文化赓续传承。近日,光明日报调研组深入翠云廊,寻路古蜀道,探寻四川省守护古树名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经验。
1.接续守柏绵延一方青绿
从地图上看,翠云廊以剑阁县剑州古城为中心,由北、南、西三线呈“人”字形分布,北至昭化古城,南抵阆中古城,西达梓潼七曲山大庙,总长300余里。
“‘三百长程十万树’所言不虚!”剑门关景区游客部主管蒲元彬告诉调研组,剑门古蜀道现存古树7803株,其中古柏7778株,古柏平均树龄1050年,树龄最长的达2300年,梓潼县境内也有古树1万多株。
调研组步入翠云廊,清凉迎面扑来。路旁一株挨着一株的巨树,虽历经千年沧桑,仍然绿荫蔽日,生机盎然。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代代古人接续植柏护柏,让我们享受着惬意的阴凉。翠云廊肇始于秦汉,完备于明清,历朝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补植。“这么大规模的古柏群,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代官民植柏护柏、累积而成。”蒲元彬说。
史料记载,历史上翠云廊至少有8次大规模种植柏树。植柏护柏的接力棒在一代又一代蜀人手中传递,古蜀道逐渐形成了古柏护卫、绵延不绝的林荫大道。
“历朝历代都对古柏保护作出明确规定,官民共同遵守、相互监督,让翠云廊的古柏经受住了岁月考验。”蒲元彬说,唐宋皆有禁止毁树、违者受罚并补植的敕令,明代规定“官民相禁剪伐”,逐渐形成“交树交印”制度,地方官离任时,必须清点古柏,向接任者进行移交。
“世界上有很多知名道路都已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而我们的翠云廊却簇新如故,这得益于先辈的智慧和一代接着一代干的毅力。”蒲元彬说。
这些好的经验,至今仍在延续。《广元市林长离任交接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十九条措施》《广元市剑门蜀道保护条例》《广元市古树名木保护责任清单》以及《剑阁县蜀道古柏离任交接制度》《梓潼县古柏资源离任审计交接管理办法》《梓潼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规定,将历史上植柏护柏形成的经验上升为制度,推动爱树护树成为干部群众的共识。绵阳、广元、巴中、南充等地还建立了协同保护机制,联合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直到今天,古柏数量及生长状况仍然是剑阁和梓潼县乡主要负责人离任交接的重要内容。剑阁县7803株古树、梓潼县11950株古树,都在一任接一任的守护中愈发茁壮。
“汉阳镇、柳沟镇、姚家镇辖区内古柏生长状况良好、交接事项完整、交接程序合规,符合管理规范,同意三位同志古柏保护离任交接正式生效。”今年2月20日,剑阁县举行翠云廊古柏保护离任交接“交树交印”仪式,对近2000株古柏存活和生长情况评定后,三个镇的党委书记完成了离任交接工作。
据介绍,“离任交接”制度发展至今,已不是简单统计树木数量变化,而是更注重辖区内古柏的综合状态。此次古柏保护离任交接的内容,已扩大为管护范围、古柏数量、生长状况和履职情况。
“在汉阳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和党委班子成员严格落实古柏保护管护要求,辖区内422棵古柏生长状态良好。”汉阳镇前任党委书记张大军说。
接过张大军的接力棒,汉阳镇现任党委书记张轩郑重承诺:“我将严格落实‘交树交印’‘离任交接’制度,守护好这一方青绿。”
2.专人专策呵护每株古树
“眼前这一株柏树,树龄2300年,除了树龄高,它还兼具松树和柏树的特征。”跟随剑阁县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崔剑斌的脚步,调研组深入翠云廊,来到一株参天古柏前。
这株古柏远看似松、近看是柏,枝干如松、树皮如柏,果实呈椭圆形,状如松果、裂纹似柏果,当地老百姓称之为“松柏长青树”。崔剑斌告诉调研组,它被认定为柏木新种,因在剑阁发现,被定名为“剑阁柏”。
“针对这棵树,我们定制了一个护柏‘四件套’——‘搞体检’‘套马甲’‘做微创’‘穿靴子’。”崔剑斌说,这些措施,科技含量可高呢!
“就说搞体检,我们是用弹性波检测技术,像做B超一样探测大树内部是否空腐,这就是‘无创体检’!”崔剑斌说,对树干表面的细微外伤,护林团队则及时进行“微创手术”,清腐、消毒、防腐,防止腐朽向内发展。
崔剑斌抬头指着套在树干中部的“黑色马甲”说,这可是碳纤维材质,坚固而柔韧,不会损伤大树。用它与周边树木进行弹性连接,可防止该树被大风吹折吹倒。而在树根部位也“暗藏玄机”:护林团队通过根部支护、扩展营养面积、土壤综合改良、深层透气补水等技术,给大树穿上了“靴子”,实现全面保护。
这套“防护甲”穿戴下来,这株两千多岁的古树依然枝繁叶茂、青春焕发。
“这可不是‘剑阁柏’才有的特殊待遇。事实上,翠云廊的每一株古树,都有专人负责、有专门的档案、有专门的保护措施。”崔剑斌说,翠云廊实施“一树一档”挂牌保护、“一树一专班”日常巡护、“一树一策”科学救护等举措,每一株古树都有了专属守护团队和专门保护方案。
绵阳市梓潼县演武镇东山村,也有一株树龄2300余年的古柏。它树高29米,胸径5.29米,树冠覆盖45平方米,是翠云廊最大的古柏之一,有着“古柏王”之称。体检结果显示它十分健康,梓潼县将重点放在让它保持“最佳状态”上:自2016年起,古柏王的周围立起了坚固的护栏;2021年梓潼县试点推行林长制,为古柏的守护增添了新力量;2022年移动报警设备启用,将人为安全隐患降得更低。
漫步林中,调研组看到每一株古树都有一个带二维码的标识牌。掏出手机一扫,它的身份信息立即显示出来——除树龄、位置、保养复壮救护措施等基础信息之外,还有管护负责人的姓名和电话,游客或群众发现问题可及时联系到责任人。
“你看它的编号,51082301064,前六位与本地居民身份证号码一致。”蒲元彬说,这些古树,早已是当地干部群众不可或缺的“乡亲”了。
“我负责巡护的这些古柏,如同我的知心老友,一天不见,我这心里就放心不下。”剑阁县柳沟镇生态护林员张玉富管护着412株古柏,每天要走16000多步,既巡护树木,又向游客宣讲护林防火知识。
科技的加持,让古柏得到了更加有力的保护。今年7月,剑阁翠云廊“智慧树综合管理平台”投用,多种传感器数据整合起来,在指挥中心大屏幕上集中呈现。当日无火情预警,病虫害为0,“剑阁柏”“阿斗柏”等重点古柏状态正常……调研组看到,气象、土壤、虫情、现场动态等信息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
“这个平台让我们有了科技的‘火眼金睛’,采集的数据更科学、更精准,比单一的人工巡护更高效。”崔剑斌说,智慧管理平台新增智能监控设备、环境监测系统、雾森补水系统等,集森林火灾监测、病虫害监测、生态环境监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气象监测及日常养护管理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精细化诊断、远程指挥管理,将古柏保护管理得更精准、更高效。
梓潼县自然资源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罗程圣松告诉调研组,梓潼依托“智慧林长系统”进行网格化管理,通过人工作业、无人机筛查等方法,对全县古柏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在重点地区安装视频监控语音宣传杆30个、避雷针22个,修建消防池6口,铺设消防网3.3万米,增设防火标牌500余个,既能够实时监控古柏的生长环境和周边情况,又能在雷电天气等特殊情况下保障古柏的安全。
2023年4月,梓潼县护林员巡林时发现一株420岁的古柏趋于衰弱。梓潼县立即组织自然资源局、当地镇政府等现场查验。“专家会诊”后开出“处方”:浇灌古树专用促根剂和微生物菌肥,使用吊针液,同时去除枯死枝、断枝、劈裂枝、内膛枝和病虫枝等,对切口进行防腐处理。在“一树一策”精心呵护下,这株古柏很快康复。
3.溯源蜀道赓续千年文脉
“这两株古柏相向而生,犹如两人促膝谈心,让人联想到刘备与诸葛亮隆中对谈之势,因此被称为‘隆中对柏’。”蒲元彬由此展开,讲起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建议,率军入蜀,途径剑山,立足葭萌,后西取益州,终于建蜀汉称帝。
“张飞柏”“状元柏”“夫妻柏”……深藏历史之脉的一株株古柏,造就了一步一景的翠云廊,无声地告诉来者:脚下的每一步,都是跨越千年的古蜀道,沁润着厚重的文化气息。
古蜀道连通南北,曾在政令传达、商贸互通、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千百年来,无数人从这里走过,创作出大量的诗词歌赋和民间传说,留下了星罗棋布、积淀深厚的城池、古寨、寺庙、石刻等人文景观,让蜀道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宝库。
调研组来到巍峨的剑门关关楼时,一场威严的“开关”仪式正在上演。身穿铠甲的勇士生动展现诸葛亮北伐、姜维点兵、开关祈福等情节,再现金戈铁马的三国场景,引得游客叫好声不绝,大家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精彩一刻。
“点树交印,乃朝廷法度,今存古柏分布如下……”在翠云廊的千年古柏下,“点树交印”古制巡演也每天上演。前后两任县令一路巡查、清点古柏、交代管理注意事项,将“点树交印”的场景鲜活地呈现在游人眼前。
“让蜀道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传播,是我们的使命。”剑阁县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徐程杰说,剑阁县深入挖掘翠云廊历史文化,全面收集梳理翠云廊古柏种植史、历代保护制度、衍生传奇故事及相关历史文物古迹等重要文化遗存,与蜀道文化、关隘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元素串珠成链,同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推进文旅产业发展,促进蜀道文化的广泛传播。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剑门关景区围绕“礼、乐、射、御、书、数”国风六艺,推出“跟着诗词游剑门”“诗意剑门NPC互动”“国风大赏”等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在古蜀道上,游客可与“李白”互对诗词,答对可获得印章留念,游客参与热情高涨。国庆期间,剑门关景区接待游客总量达到34.96万人次,同比增长18.23%。
“我们将文化传承与文旅开发结合起来,一方面让我们的文旅产品更丰富,增加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让蜀道文化广为传播,更受年轻人青睐。”徐程杰说。
翠云廊沿线各地还深挖文化资源,通过研学活动等方式,让青年学子近距离接触蜀道文化。
9月9日,梓潼县演武小学组织学生来到演武镇东山村,在“古柏王”树下开展“开学‘第一课’保护翠云廊古柏”研学活动,将爱护古柏、保护古柏、传承古柏文化的种子埋在孩子们的心里。
同学们现场聆听“古柏王”和蜀道的故事,仔细察看古柏长势,展开了热烈讨论。讨论中,大家渐渐形成共识——我们要当好实践者,不伤害古柏,努力保护每一株古柏;要当好宣传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古柏,了解古柏;要当好研究者,探寻株株古柏背后的一切;要当好推广者,让更多的人知晓蜀道文化……
4.经验与启示
翠云廊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千载的活态载体,蕴含着可持续发展的深厚哲理。四川省以坚定的定力和创新的举措,持之以恒地保护古树名木,传承蜀道文化,不仅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也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给我们留下许多有益启示。
守正出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薪火相继中历久弥新。植树表道,是先秦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战国秦汉时期从中原传到巴蜀地区,后在蜀道上发扬光大、传承至今。历代先民在守护翠云廊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形成了“官民相禁剪伐”传统、“交树交印”制度等,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古人朴素的做法中,蕴含着深刻的治理智慧。巴山蜀地的人们注重汲取先辈智慧,对历史经验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植柏护树的好传统、好制度历久弥新,让苍松翠柏更加茁壮。今天,我们在文化传承之路上要走得更远,就要守正出新、继古承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融入社会公众的生活,不断沁润我们的精神家园。
科技赋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注入生机与活力。新技术的应用,是推动蜀道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动力,极大提升了古树名木保护的智能化、精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与保护效率。广元剑阁县的“智慧树综合管理平台”、绵阳梓潼县的“智慧林长管理系统”等,实现了全时段、全覆盖管理,每株树都有人看、有人管。更多的新科技为古树穿上“金钟罩”,让它们得到“武装到牙齿”的保护。
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各种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都可为、应为、大有作为。作为时代发展的新引擎,云计算、大数据等在生态系统修复、环境监测与预警、绿色发展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我们要用好科技的力量,让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更宽、更深、更长,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协同联动,在活化利用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翠云廊沿线建立横向、纵向的协同联动机制,建立古树保护“林长+树长”模式,建立市、县区、乡镇、村组“四级”树长组织体系,推动党政同责、属地负责,确保每株古树“老有所依”;通过开发“徒步古蜀道、对话翠云廊”古蜀道徒步旅游线路,串联周边历史遗迹遗存,打造相关精品剧目,大力发展优质生态文旅产业,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保护古树名木的共识,形成了社会多方力量齐抓共管、共享文化成果的新格局。
放眼中华大地,文化瑰宝取之不竭。我们要从提升公众保护意识、创新保护模式机制、强化社会监督与参与、跨区域跨部门协同合作等多个方面入手,深入挖掘、合理利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主办单位: 剑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蜀ICP备06003751号-1 川公网安备 51082302000134号
联系电话:(0839)6666670传真:(0839)6600947 网站标识码:510823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