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5月)

发布日期:2011-05-13    浏览量:次    来源:   
【 字体: 分享到: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5月9日

在剑阁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剑阁县人民政府县长  田中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战胜了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洪涝、低温雨雪天气和“5.12”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夺取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决定性胜利;我们把握先机、主动作为,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发展速度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质量不断提高;我们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把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县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发展提速加快的五年。2005年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翻番目标,年均增长12.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近2亿元,年均增长45.7%,是“十五”末的6.57倍,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1.3%提高到3.96%。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70.2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27倍。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农业增加值比重比2005年提高8.8个百分点,工业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9.7% 提高到21.3%,提升了11.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6.4:16.6:37.0调整为37.1:27.3:35.6,“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2009年,我县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我们抢抓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绵广高速、宝成铁路复线、西成快客专线均在县城设站,新、改建国道108线、省道302线和剑南、剑苍、剑盐等公路828公里,建成通乡通村油路水泥路1551公里,基本形成了“主线等级化、乡道畅通化、村道网络化”的交通新格局。电力通信网络便捷畅达,57个乡镇、307个行政村光纤联网全覆盖,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和互联网用户分别达到6.5万户、3.1万户、2.2万户和2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52.1部/百人。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乡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剑门关镇成功创建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镇,汉阳镇中心村、白龙镇寨门村等6个村创建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盐店镇五指村、拱石村创建为省级生态村,城北镇红双村创建为省级生态小区。县城和乡镇集镇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集聚辐射能力增强。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26.5%,比2005年提高7.6个百分点。大力推进生态县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3.52万公顷天然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48.9%提高到2010年的51.7%。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国家投资2.2亿元,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治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78处,80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了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施水源保护和水污染综合治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比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3.93平方公里。农村水利、电力、通讯、交通、居住等条件明显改善。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五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有序推进,下(寺)普(安)金(子山)示范带建设成效明显。国有企业通过改制及资源整合,在金融、通讯、电力和城乡公共服务等领域进一步彰显活力。公共财政体制、金融投资机制得到不断创新和完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加快建立,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广旺水泥、华西兽药等一批带动性强的工业大项目成功落户剑阁。“十一五”期间,共引进资金58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五年。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2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74元,是2005年的2.2倍和2.08倍,年均分别增长17.0%和15.8%。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不断增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目标以内。广播影视混合覆盖率达到93.8%,基本实现全覆盖。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县就业形势不断好转。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能力得到加强。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十年扶贫规划全面完成,困难群众温饱和升钟库区“五难”问题基本解决。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协调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纵深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人口和计划生育“两奖两扶”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完善,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1%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13年控制在3‰以下。人口计生工作连续三年获全市一等奖。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民主法制水平不断提高,荣获“全国普法先进县”称号。国防动员、县志、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气象、防震减灾、保密、人防、档案、老龄、惠民帮扶、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其他社会事业均取得明显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决胜之年。一年来,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强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经济结构大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大转变,全力推进经济提速加快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圆满完成了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完工率达99.3%,投资完成率达92.8%。全县生产总值实现49.78亿元,增长14.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97亿元,增长75.1%;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57亿元,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3亿元,增长19.3%;新增城镇就业5795人

一、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胜利

统筹各方力量,强化群众主体,做好援建保障,圆满实现了“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黑龙江省对口援建的146个项目于2010年9月底全面完工,完成投资15.5亿元。突出民生优先,44178户农房重建于2009年8月底全面完成,1712户城镇住房重建于2010年5月底全面完成;93所学校重建完工92.5%,医疗卫生、人口计生机构重建全面完成;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生态修复不断加快,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加强;文化重建和精神家园建设扎实推进。重建项目质量、资金和施工安全得到保障。市委市政府授予我县灾后重建特殊贡献奖,剑门关景区、剑门大厦两个重建项目入选全省灾后重建经典案例,全县3个重建项目荣获“天府杯”金奖。“7.23”洪灾4512户农房重建基本结束。省、市多次在剑阁召开现场会,充分肯定和推广我县灾后重建经验。剑门关景区、工业集中发展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效明显,经济发展超过震前水平。

二、旅游开发取得丰硕成果

    剑门关景区重建开发历时14个月,总投资4亿多元,于2010年4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并成功创建成国家4A级景区,获得“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中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四川省文化产业基地”等多项殊荣。先后成功举办、承办“中国蜀道剑门关文化旅游节”、全省灾后重建流动现场会、全省旅游线路统筹现场会、剑门关形象大使全国选拔赛,景区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剑昭旅游线路成为全省旅游线路统筹示范工程。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新增两家3星级宾馆,天赐温泉酒店基本建成,蜀汉王朝温泉国际大酒店等星级酒店开工建设。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要素不断配套。全县旅游开发“1+5”规划有序实施,翠云廊景区改扩建工程、鹤鸣山文化公园建设进展顺利,剑门关清江湖温泉钻探成功。剑门关豆腐成功创建为国家地理保护标志,跻身“广元七绝”行列。凉山牛肉、剑门火腿、剑门手杖等特色旅游产品得到发展提升。不断创新旅游营销方式,与北京、西安、重庆等多个旅游企业结成营销联盟。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6.77亿元,剑门关景区自4月29日开关到去年底,共实现政府性票务收入1400多万元。

三、工业经济跨上新台阶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县工业增加值实现10.62亿元,增长38.8%。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8.5亿元,增长37.9%。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1.3%,提高3.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7%。全县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9户,累计达到43户,新培育重点企业3户。“剑门火腿”荣获四川省著名商标,“志公寺”豆腐干、“剑门关酒”获广元市知名商标。剑门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及道路、河堤、管网、治污等基础设施全面配套,新增工业用地2970亩。园区先后入驻企业21家,引进资金22亿元,投资强度达到120万元/亩。进一步理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管理体制,为33户企业担保贷款7200万元。全县工业经济实现了效益与速度同步增长。

四、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投资1.82亿元,新建剑门、公兴两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成国家级烤烟标准化生产示范区3万亩、省级高芥酸油菜标准化基地5万亩、省级海椒标准化基地1.8万亩、市级蚕桑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3万亩。烤烟、畜牧、林产三大优势产业稳步发展。种植烤烟6.5万亩,产烟14.1万担,实现税收3226.5万元。粮食总产43.9万吨,连续七年增产,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畜牧产业品改、规模养殖水平大幅提高。新建畜禽养殖小区57个,发展百头以上规模养猪户500户,全县生猪规模养殖面提高7.5个百分点,生猪外三元杂交面提升10个百分点,达到60%。全年出栏生猪100.08万头、牛2.35万头、羊19.33万只、小家禽875.1万羽,同比分别增长4.9%、8.6%、4.7%、7.4%。畜牧业产值达到15.2亿元。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生猪良种补贴县。海椒产业稳定发展,订单种植地膜海椒6.5万亩,产量16万吨。完成森林植被恢复5万亩,新建工业原料林3万亩,被评为四川省绿化模范县。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57.39万千瓦,农机作业综合水平达到39.3%。农民工工作得到加强,劳务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劳务输出22.2万人,总收入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6.7%。全县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866元,同比增长29.9%。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6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家,累计12家,申报省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新增农民专合组织29家,累计148家。积极扩大内需和促进城乡商贸发展,城乡市场消费能力大大超过震前水平。

五、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县城框架进一步拉大,新增城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达到14平方公里。总投资2.2亿元的龙江大道全面完工,清江河一、二号大桥竣工投入使用,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体育中心和金门市场建成投入使用,沙溪综合市场基本建成。清江河壅水工程加快建设。县城居民就医难、子女上学难、买菜购物难等民生问题得到根本改善。加大集中整治力度,县城规划区内违法建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深入开展山水森林旅游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5%,森林旅游城市创建初见成效,荣获全省“园林模范县”称号。坚持新、老县城同发展共繁荣,在普安规划建设重大民生工程项目,总投资达2.14亿元,城北路、108线城区段公路改造和塔山大桥、垃圾填埋场建成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汽车站搬迁等工程项目有序推进。国道108线、省道302线灾后重建全面完成,新建柳西路、柳毛路、分锦路、红圈路等通乡油路171公里。新建通村水泥路215公里、通村泥碎路300公里、农村客运站3个、农村小码头1个。文峰大桥、西河中桥等桥梁建成通车,长岭大桥基本建成。剑金公路灾后重建加速推进。全县57个乡镇建立交通管理站,规范了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完成221座震损水库维修加固和8000口山坪塘、180公里损毁渠系整治任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平方公里,建蓄水池8600口,规划实施农村集中、分散式安全饮水工程2012处,有效解决30.96万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全面实施乡镇“5+2”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持续开展“五乱”治理,投入3亿元实施“三百里程三万户”风貌塑造工程,深入推进城乡环境“三延伸”工作,扎实开展“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圆满完成省市“创优”任务。

六、改革开放工作取得新进展

积极稳妥推进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惠及全县人民,自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实施以来,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人次60.1万人,同比增长16.4%;门诊药品费用16元/人,同比下降35%,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费用平均降幅达41%,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群众直接减少医药费用支出1177万元,大大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全年争取项目资金6.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26亿元,增长28.7%,其中新开工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33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9个,亿元以上项目7个。完成“四个一批”重点项目投资45.9亿元,增长72.4%。组织县内30余家企业参加西博会、西交会、“广元七绝”、剑门关土鸡等大型会展活动,实现商品销售收入9000余万元。大力推进出口创汇工作,全县实现创汇675万美元,增长332.5%。

七、财税金融工作创历史新高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大力推进财政改革,公共财政体系逐步完善。开源节流,狠抓税收征管,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居全省59个扩权县第2位。“保民生、保重建、保发展、保和谐”目标全面实现。财政“大平台”正式建成,财政评审节约资金5亿元。金融工作成效明显,年末存款余额82.22亿元,增长13.6%;各类贷款余额26.63亿元,增长14.2%,存贷款增幅居全市之首。全省“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成果得到巩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八、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在全市率先创建成“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切实加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预防控制力度,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置率达到100%。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城镇6323户11674人发放低保金1976.2万元,农村10726户33251人发放低保金2796万元,全县集中供养五保户1555人,集中供养率达到38.1%,城乡医疗累计救助4847人,发放救助资金946.7万元。认真落实“一免一补”政策,资助各类学生34420名。“两基”迎国检工作有序推进。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搬迁安置833户3104人。启动11个农村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店子乡集镇迁建初具规模,七一大桥、江口大桥、杠牛河大桥、蒲家河大桥和白龙至店子、柏垭至店子两条等级公路全面开工。9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全面建成,完成投资28316.13万元。广播影视民生工程成效显著,黑龙江援建的18个偏远乡镇光纤信号全面开通,完成直播卫星“村村通”612个点建设任务,安装设备14128套,放映公益性电影6233场,实施新老县城和27个乡镇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全县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先后举办了老年人健身运动会、万人蜀道徒步走等大型体育活动。人口出生率8.86‰,人口自然增长率2.52‰,计划生育率92.45%,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0%以上。创建成全省首批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姚家乡天字村创建成全国首批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取得实效,医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劳动服务保障能力切实增强,积极实施新一轮就业政策,重点加强受灾群众、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指导。大力实施创业促就业工程,发放小额贴息贷款6388万元、妇女创业就业小额贷款1.4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强力推进社会保险征缴扩面,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征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2.99亿元,参保人数达18.8万人次。

九、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批评、意见和建议108件,办结率100%;办理政协委员提案191件,办结率100%。坚持阳光施政,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建成57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深入开展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以“四大平安”行动为载体,深化“平安剑阁”创建活动,强化综治基层基础,严打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狠抓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和复杂治安区域整治,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畅通信访渠道,加强信访及涉法涉诉等矛盾排查化解工作,落实领导干部大接访和“县长接待日”制度,积极稳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有效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维护稳定先进县”和“平安建设先进县”。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行政效能监察工作,重点加强对灾后重建项目的监察审计、政府招投标的监督管理、乡镇基层站所的行风评议和干部群众的廉政教育等工作,全县行政机关风清气正,行政效能得到较大提升。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构建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突出抓好“五小”场所、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隐患整治,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各项安全指标均控制在责任目标范围内。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县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县人大、县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支持,归功于3800万龙江人民的倾情援建,归功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全县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产业结构仍然不优,二产比重仍然较低,综合竞争力还不强;城乡统筹还处在起步阶段,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农民持续增收的后劲不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难度大;行政效能还需进一步加强。我们将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绝不辜负全县人民的重托。

“十二五”时期总体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两个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县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

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广元经济文化生态强县和川陕甘结合部旅游强县,年均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到2015年经济总量翻一番,力争突破1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万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3亿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形成工业集中发展“一区多园”格局,构建工业县的大框架。做好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全面实施“1+5”旅游发展规划。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和突破口,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力争建成全国烤烟生产重点县。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7.436.536.1,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城镇化率达到35%左右。社会建设切实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根本改变。切实加快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速加快发展开辟广阔空间和提供强力支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县城基本建成山水森林旅游城市,加快普安老城改造,促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切实做好全县特色集镇的规划建设。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下(寺)普(安)金(子山)城乡统筹示范带基本建成。森林覆盖率达到53%以上。全面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率稳步提高。

各位代表,确定上述目标任务,综合考虑了我县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待。我们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发展新跨越,谱写剑阁“十二五”发展更为精彩的新篇章!

 

201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完成年、经济发展的提质加速年、统筹城乡的创新开拓年、班子队伍建设的创先争优年。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抢抓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主基调,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坚持低碳发展,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2011年主要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实现57.25亿元,增长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亿元,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17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1800元,达到1422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50元,达到4424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和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一、凝心聚力,推动经济加快更好发展

(一)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把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作为促进加快更好发展的主要支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确保实现工业增加值 14.5亿元,增长30%以上。按“一区多园”模式,积极创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全面完成剑门工业园区二期开发任务,新增工业用地1000亩。启动金剑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六有”标准,严把企业入园关,积极引导园区工业积聚发展,确保全年新入园企业18户以上,投产企业12家,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加快培育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建材、食品加工等骨干产业,强化品牌效应,大力支持和加快培育一批产值超亿元企业和名牌产品。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户以上。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不断壮大工业经济的总体实力。强化工业运行保障。加强对重点企业及产品的跟踪分析,搞好预警预测,做好煤电气等要素保障。协调银企关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融资作用。坚持低碳发展,加强工业节能,确保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

(二)以打造精品旅游为重点,推动三产全面发展。加快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全面完成翠云廊景区改扩建工程和鹤鸣山文化公园建设。着眼大景区、大旅游、大营销,加强与旅行企业的营销联盟。整合剑门蜀道三国文化旅游线路资源,加快剑门关蜀道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申报进程,加快剑门关景区创国家5A级景区进程。围绕要素保障,完善旅游服务配套建设,提升旅游商品质量。创新经营管理机制,优化旅游消费结构,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力争实现门票收入2000万元以上,旅游总收入7.5亿元。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重点整治食品、药品和矿产开发等市场,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商业贿赂、偷逃骗税、扰乱市场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抓好“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市场工程。支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引进和培育一批物流企业。改造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发展村级、社区商业。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三)以现代园区为载体,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按照“目标提高、标准提升、发展提速”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烤烟、畜禽、林产三大优势产业和高芥酸油菜、海椒、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认真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稳定粮油播种面积,实现粮食总产44万吨,油料总产9万吨。种植烤烟9.8万亩,产烟23万担。全年出栏生猪110万头以上、剑门关土鸡1500万只、牛2.5万头、羊20万只,畜牧总产值达到18亿元,争创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县。发展优质核桃1万亩,新建工业原料林2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1万亩。种植海椒5万亩,其中工业海椒3万亩。耕种收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41%。扎实抓好城乡一体化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新农村建设,建好普安、城北两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带连片建设生态小康新村46个,完成户用沼气池3657口。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着力做好农民工工作,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全年实现劳务输出20万人,创劳务收入18亿元。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省级2个、市级3个,创建农民示范专合组织省级1个、市级2个。

(四)以项目为抓手,增强发展后劲。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机遇,扩大与黑龙江省对口长期合作,切实做好项目和投入的争取、实施工作,提高项目引进的履约率和成功率。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理念,认真研判国家“十二五”规划、灾后振兴、扶持革命老区等有关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建设“四个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努力提升我县招商引资服务质量。力争引进市外资金22亿元,其中,新引进项目到位资金18亿元;工业到位资金12亿元。力争向上争取资金5亿元。

(五)以灾后重建为依托,加快推进城乡统筹进程。全面推进武引二期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9月底前完成清江河壅水工程和县城备用水源管网铺设。严格落实项目业主责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超常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确保5月12日前所有灾后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强化在建项目安全、质量、资金管理,确保9月底前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做好竣工项目的验收、决算、审计、归档和资产移交、产权登记等工作。科学编制灾区发展振兴规划,特别是重大项目投资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重要交通干道和重点集镇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奠定全县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基础。按照“基础设施一体化、社会管理社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同城化、产业发展集聚化、土地利用集约化”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下普金”城乡统筹改革示范带建设,扎实做好规划、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社会事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城乡户籍等八大统筹,探索贫困山区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子。开通下普金公交车,积极争取开通广元城区至剑阁县城的公交车。加快城镇建设,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建设廉租房450套、公租房500套。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完成县城总体规划编修,严格实施乡镇总体规划。加快推进普安老城棚户区改造。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成道路硬化、雨污管网、光亮工程、环卫设施、绿化、供气、市场等建设。全面完成乡镇“5+2”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加快以“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农村客运站”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凉迎路、剑金路等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普安汽车客运新站建设,完成通村水泥路100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3处、小码头2处、农村桥梁5座。完成江口嘉陵江大桥的前期工作。强化乡镇交通管理的职能职责,提高乡村道路的管护质量,加大运输管理和安全监管力度,严厉整治运输市场秩序,积极引导扶持农村客运发展。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向基层、向村庄、向盲点死角延伸,加强城市管理,严格风貌控制,全力治理脏、乱、差,着力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六)以推动发展为根本,强化财税金融管理。加快财政收支体系改革,围绕“重建、民生、发展、和谐”四大重点,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为发展提供财力保障,民生方面的支出达50%以上。坚持抓好财源建设,巩固基础税源,扶持新兴税源。加强财政精细化管理,着力建设绩效财政。严格预算管理,强化监督,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运行。加强税收征管。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工作,切实贯彻和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存贷款余额实现突破性增长。坚持银企联动,进一步加大金融对“三农”工作、重大项目、优势产业、中小企业和民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全年新增贷款5亿元以上。

二、以人为本,着力推进社会建设

(一)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力争普职比达到11。大力发展幼儿教育,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加快推进亭子口淹没区学校迁建和县城渡口小学建设。着力创建特色示范学校,实现教育多元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广播电视和文化体育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长效稳定的多渠道补偿机制,进一步抓好重大疾病防控、公共卫生、新农合、中医工作和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整合城乡医疗保险资源,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切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适度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0%以上,启动“国优”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广播影视“村村通”和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民生工程,进一步扩大广播影视在农村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配套完善和管理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文化研究创作,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推进文化综合执法改革。全力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基本药物电子监管。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充分发挥森林固碳功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依法有序推进森林资源转化,全面推进城乡绿化,启动全国绿化模范县创建工作。切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做好污染减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生态县建设和温室气体减排交易项目工作,深化环境监测、监察、监管,确保环境安全。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金土地”工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坚持开发式扶贫和移民方针,稳妥推进革命老区连片开发试点项目,完成秦巴山区省定“三大片区”扶贫开发规划,启动“七大”扶贫工程。创造条件,整合资金,优化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亭子口水利工程库区项目建设,完成2900名移民搬迁安置和近7亿元的移民投资任务。加强就业促进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岗位,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保持全县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积极做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着力解决社会保障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实现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应保尽保。深化粮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粮食企业改制工作。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力度,全面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县。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做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评估和新一轮“两纲”工作。切实加强统计管理和国家调查工作。国防动员、人防、档案、保密、县志、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会、惠民帮扶、气象、防震减灾、通讯、邮政等各项事业都要取得新的进步。

(二)全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村(居)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工作。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做好行政复议、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维护司法公正。

(三)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拓展和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切实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教育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良好风气。

(四)强化安全稳定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督管理,坚决防范和杜绝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维护稳定基层基础工作,加强隐蔽战线斗争。继续开展“四大平安”行动,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平安剑阁”建设。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引导群众理性依法表达诉求,强化领导责任制和属地管理责任制,及时排查和化解信访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格局。强化政府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重大疫病的预防、监控和处置,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三、依法行政,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勤政廉洁,高效和谐”的要求,坚持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务实作风推进发展,加强效能建设,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一)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的能力。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过错追究和行政赔偿制度,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坚持政府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强政府部门与民主党派的对口联系,认真接受公民、社会和新闻舆论的监督,确保公共行政权力依法、公正、高效运行。

(二)强化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尊重市场主体地位,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和办法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实现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的良性互动。

(三)提高行政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并联审批,严格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和“三项制度”。继续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政务大厅和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建设。规范完善行政权力运行、重大决策部署、财政预算公开,提高透明度。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推进政府上网工程和电子监察。推行行政效能问责,完善绩效评价制度。

(四)扎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反对形式主义。大兴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之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三早”预警机制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经济责任审计。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深化建设工程领域突出问题、公务用车问题等专项治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十二五”和2011年的各项目标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奋发进取,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把剑阁建设成广元经济文化生态强县和川陕甘结合部旅游强县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两纲”:《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

五保”: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

“喻马路”:从鹤龄的喻家嘴经白龙、广坪、迎水、开封、碗泉至梓潼县马鸣乡。

“王梓路”:从王河经公店至梓潼段。

一区多园模式”:一区—剑阁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多园—剑门、金剑、普安、白龙、武连、元山、剑门关、开封等8个工业园区。

“一免一补”: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补义务教育阶段贫困住校生生活补助。

“两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六有”:有一定的投资规模,有一定的投资强度,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有较高的税收回报,有较强的就业能力,有符合要求的环保特性。

“1+5旅游开发规划”:剑门关景区+县城温泉休闲区,翠云廊景区,鹤鸣山、古城,拦马墙,觉苑寺。

“5+2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指全县48个乡镇的垃圾填埋场、公共厕所、垃圾收集房、环卫车辆、市政道路和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两集中、两到位”:是指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推进一个行政机关的审批事项向一个处室集中、行政审批处室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保障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

“三项制度”:基层党组织书记、主任每周一次接待群众制度;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每年两次进家入户走访群众制度;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制度。

“两网”:农村药品监督网和农村药品配送网。

“五难”: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用电难。

“三大片区”:藏区,彝区,川东北革命老区。

“七大扶贫工程”:新村,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公共服务,连片开发,移民搬迁,能力建设。

 

 

 

 

 

 



主办单位: 剑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蜀ICP备06003751号-1 川公网安备 51082302000134号

联系电话:(0839)6666670传真:(0839)6600947 网站标识码:5108230052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无障碍浏览